推荐活动

06-02
2021

“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
展开 1、 项目简介 “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是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在2021年开启的线上线下项目,是一个非传统的沟通集合。项目寻求更为灵活的讨论方式,基于成都本地与其他地区与国家的艺术家发声,旨在推动艺术项目更广泛的蔓延性、开放性与交流性。我们将项目招募后的结果多元化,在收集各种想法的同时,也保留最终呈现的各种可能。项目结果呈现的目标为10月至12月期间一系列的线上讨论或小型论坛,其内容将围绕沟通与理解机制的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 “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方案招募 2021年麓湖·A4美术馆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线上线下项目——“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开启线上招募。 在这场游戏中,你需要确定目标,掌握时机,控制力量,然后传球、传球、传球。当交流成为一场游戏,艺术家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居民成为玩游戏的人,游戏指令像一颗球,携带着艺术家和玩家们想传达与获取的种种,被不同的人接住再抛出。我们希望在这些来回和反复中,构建一张跨越时间、地点、年龄和身份的交流之网,从而编织出艺术与人之间真实的“附近”。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认为“交流是两颗脑袋借精细无误的符号手段产生的接触” 。“交流”的英文“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communicare”,意为告知、分享、使之共同。这个词在14-15世纪进入英语,与现在的词义不同,在拉丁语中它的含义不携带任何与人际关系、心灵靠近相关的符号。而到今天,人们赋予“交流”一词的理解和期待早已超出语言和符号本身,在使用该词时,往往裹挟着对于互相认同、获得理解的心理暗示和渴求。 “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将延续2020年线上项目“艺术家隔离日志”所在的被阻断的全球化下的语境,并持续发掘关于云端化生活、网络社交成为新常态所产生的种种问题的讨论。在“艺术家隔离日志”中,79位艺术家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回应我们提出的问题,艺术家们依托互联网建构虚拟的公共空间和新的精神世界。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当驻地成为线上驻地,如何忽略在地交流的缺失,驻地是否失去本身的意义。当面谈中对于眼神和语气的捕捉和分辨变成屏幕上一段文字、一个表情包带来的轻松便利的接收,多维度的交流体验渐渐演变成高效快速的意义传输,交流是否正在被解构、被消除、被格式。 在2020年,麓湖·A4美术馆iSTART儿童艺术节联合独立策展人国际(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共同推出“do it”当代艺术主题展,这是首次来到中国大陆的do it,是一场28年未曾中断的当代艺术展,是一个实践“人人都是艺术家”主张的创作平台。指令库由最初的12个,增加到了现有的250多个。展览地点也由美术馆扩展到了学校、家庭、电视媒体、户外……这也成为A4美术馆项目工作从一般展览方式而转向更为自由的联合、协作模式的案例,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也成为今年驻留项目工作更多拓展与蔓延的参考。 在今年,我们将直面数字媒介对于理解机制的改变,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解,并借助一场“游戏”,将不同的人卷入其中。席勒在“游戏说”中提到当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达至统一时,便出现了游戏冲动。游戏常常比现实更容易投入,人们在游戏中重塑自己的身份、构建新的社区,从而获得强大的“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在此,我们招募国际国内艺术家们提出关于“交流”的游戏方案,如何突破地理位置、语言隔阂与本地社区构成真正的交流是游戏方案的核心目标。A4团队将开放入选方案予美术馆所在的城市与社区,艺术家们的游戏将成为指令,被不同的人进行再解读、再创造。偏移与误读,如同游戏的结果无法预测,艺术家需要需要承担风险,和我们进行这场游戏的冒险。虚拟的公共空间延续至实际的生活,我们期待艺术家通过游戏方案与本地社群产生直接对话,持续展开关于传播的有效性以及交流的真实性的讨论。传球吧,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让我们把话说通,将游戏进行到底。 1、项目介绍 “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是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在2021年开启的线上线下项目,是一个非传统的沟通集合。项目寻求更为灵活的讨论方式,基于成都本地与其他地区与国家的艺术家发声,旨在推动艺术项目更广泛的蔓延性、开放性与交流性。该项目的工作并不局限于传统艺术策展与作品实现的框架中,而是面对更加真实的世界与现场,面对人们对于一个问题时的回应与想法以及由此展开的对话与实践。我们将项目招募后的结果多元化,在收集各种想法的同时,也保留最终呈现的各种可能。因此,项目将在各个阶段获得不同的发声可能,与A4美术馆的其他项目结合并呈现,如iSTART儿童艺术节、社区旮旯gālá计划、社区公共艺术季等。我们期待它所激发的多种合作与讨论,并为之努力,促使它的工作不仅在于专业系统,而是更多联合本地居民、学生、艺术爱好者、各行业参与者等不同身份与职业的人群参与进来,接受更多的观察与讨论。 2、项目主体:“游戏”方案 (1)媒介类型不限,可以通过一张图片、一段文字或一段视频展示方案,需考虑识别性; (2)方案须对社区或儿童友好,游戏方案须考虑本地社区或儿童的适用性 (3)方案具有原创性、开源性和易实现性。 3、项目目标:入选游戏方案可能会怎么样 (1)成为“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系列活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分享、圆桌研讨,以及线下文献展、游戏工作坊和其他活动形式等; (2)或成为2021社区旮旯gālá计划的联合项目,并被转化实现; (3)或成为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线下展览方案,并被转化实现; 特别注意: 投递方案具有开源性,即在注明原方案的署名情况下,需要放权将你的游戏方案让他人完成或进行二次创作。 4、截止时间 2021年6月20日 5、呈现时间 (1)“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项目线上线下活动与讨论:2021年10月23日-12月25日 (2)社区旮旯gālá计划:2021年全年,多次完成,时间不定 (3)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2021年8月7日 6、申请流程 有意申请“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项目的艺术家、策展人等需要向麓湖•A4美术馆提供个人最新中英文简历、个人介绍、个人照片以及游戏方案等资料。 1) 个人最新简历,须为中英文,并保证内容的正确性; 2) 个人介绍,须为中英文,中英文各不超过300字 3) 肖像照,2M左右; 4) 游戏”方案主要为艺术家草拟的艺术创作方案,可以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申请者可根据特定的项目要求制定符合的创作方案;如条件允许,方案须为中英文; 5) 方案不追求复杂性,而更看重多元化、开放性与交流性,但我们也不给予更多限制条件; 6) 在填写完整以上信息后,请发送至麓湖•A4美术馆官方邮箱:a4office@a4am.cn,申请邮件请注明:“传球,如果交流是一场游戏”项目申请 7、联合项目介绍: 社区旮旯gālá计划 如何理解社区生态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如何激发社区的想象与生产,当下社区生态面对的诸多问题引领我们去寻求更多沟通对话的可能。我们希望从一个“原点”出发,将行动散发出去。透过不同面向的故事及活动,触摸社区的日常,探索社区文化的潜力。旮旯gālá,在中文里指代角落,在英文里,gala指盛会、庆典。我们期待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如同细胞连接,共生共长,组成一场盛会。 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 2020 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主题为“1001游戏学校”。艺术节将聚焦游戏之于儿童以及成人关于创造、学习与连接的多元价值。艺术节将推出数个联合策展单元与特别项目,由小策展人与专业策展人共同策划实现。区别与往届艺术家展览与儿童展览的平行举办方式,本届iSTART主题展将深度融合艺术家与儿童的共创世界。将面向儿童与成人开放艺术、教育、自策划项目申请,展开对古今“游戏”的创造与再想象;鼓励儿童,社群以及艺术创造者设定多元的游戏规则;用更具创意的方式,反思与促进儿童、艺术家,家庭、学校,以及更广泛的的公众展开关于游戏与学习的实验与行动。
12-26
2020

附近的人

麓湖·A4美术馆
展开 详细介绍 如果发挥下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也许会联系起政治经济动态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技术与信息网络,这是展开一个问题讨论后可能会使用的方法,或是善用的意向与结构。我想在此简单引出“附近”,以及相关的“人”。这似乎让人联想起近期对于“附近的消失”的热议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关系的讨论。它无疑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涉及处于社会快速变化与转型中的我们,而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加剧并深化。针对个体,或许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理论与现实中的“落空感”,相比于宏大叙事结构与策略下的个人体验更为真实,细腻,理解我们身边的“附近”,尝试寻找它们,个体与关系的问题也会显现出来。 我尝试理解现代社会以及社区化发展的背景,但我并不想借此进入社会学讨论的范畴,这不是展览以及艺术家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由土地规划,环境治理到社区营造,最终都将回归“人”的讨论。这可能涉及到部分我们理解的“附近”,以及“附近的消失”下的问题,包含了“附近”的同质化与疏离化的外在体现。这种转变与社会的发展相关,也影响了我们对时间、空间以及情感的体验。回到艺术的现场与工作,艺术家个体的回应与方法明显直接的多,但他们又显现出了差异化,我尝试从“附近”来描述这些不同。 王子月是其中最为明确的一位,围绕“附近”的探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陌生人彼此交流,从陌生到熟悉,从提问、思考到回答,这个全新的“共同体”也在建立新的关系。如果王子月这一阶段的工作还是建立在一个问题系统之上,“附近”成为触发的索引,那么刘唱的工作则在距离上总结了她的回应,这包含她长期尝试的算法逻辑,正通过不断制造出的熟悉感与迥异感而显现。相比之下,苗晶的工作更为宏观而抽象,个人美术馆只是一个视觉系统,而放置在其中的文化印记与现实碎片才是我们正在面对世界的方式,包含了社交媒体的陌生化、匿名化与虚无感。“附近的人”是谁,我们如何发现他们,还有“附近”讨论中所引发的奇异性与特殊体验是我能在《酱剧场》及《城市野餐》中感受到的,侯嘉文与王显杰制造的味觉正与不同的身份及个体经验相融合,通过食物建立起新的关系。最后,还有童文敏《残缺的身体》对于个体的解构,她所寻找的“废墟”也许就是那些还在不断消失的“附近”之中。 艺术家:侯嘉文&王显杰、刘唱、苗晶、童文敏、王子月 Artist: Hou Jiawen & Wang Xianjie, Liu Chang, Miao Jing, Tong Wenmin, Wang Ziyue 艺术总监:孙莉 Artistic Director: Sunny Sun 策展人:蔡丽媛 Curator: Cai Liyuan 开幕时间:2020年12月26日(周六)15:00 Opening Time: 15:00 December 26 (Sat.), 2020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6日-2021年4月17日 Duration: December 26, 2020–April 17, 2021 展览地点:成都市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 Venue: A4 ARIE Art Center, Luxezone, LUXELAKES Eco-City,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Organize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WechatIMG45
09-17
2019

A4驻留丨展览预告:Israel Hadany , Akihito Okunaka :《绿洲》与《水合作用》

麓湖·A4美术馆
展开 《绿洲》 Israel Hadany // 《水合作用》 Akihito Okunaka 展览信息: 驻留艺术家:Israel Hadany Artist: Israel Hadany 展览开幕:2019年8月31日(周六)15:00 Opening Time: 15:00, August 31, 2019 (Sat.) 展览时间:2019年8月31日-2019年11月3日 Time: From August 31, 2019 to November 3, 2019 地点:麓湖·A4美术馆二楼A4图书馆 Venue: A4 library of Second floo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Organize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艺术总监:孙莉 Artistic Director: Sunny Sun 策展人:蔡丽媛 Curator: Cai Liyuan 项目助理:沈思 Project Assistant: Miffy Shen
网页用-绿洲展览海报
网页用-屏幕快照 2019-09-17 上午10
08-15
2019

A4驻留丨展览预告:Karen Paulina Biswell,Karolina Halatek:《身体》与《HALO》

A4
展开 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展览 身体 艺术总监:孙莉 策展人:蔡丽媛 项目助理:刘薇朵 驻留艺术家:Karen Paulina Biswell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支持机构:法国文化中心、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展览开幕:2019年8月17日(周六)15:00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7日-2019年10月15日 地点: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对于Karen Paulina Biswell,身体即是文化的象征,它并非仅仅是在假设或抽象条件下分析的概念,而是代表着一段真实的经验以及自身的回应。这种以身体为载体的记录更像是古代庆典上的舞蹈与符咒。她将短暂的驻留视为触摸城市的一种方法,期待着被一场邂逅吞没,从而融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Karen在此次驻留中,对于东方视野的呈现,从盲人按摩、文身、跳舞女孩、四川腌菜,延伸至中式插花、旗袍裁缝,都成为其作品“他者”形象的理据。而在与本地接触的过程中,语言不通成为了她的优势——她可以更加静谧地使用自己感官去进行感知。 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展览 HALO 艺术总监:孙莉 策展人:蔡丽媛 项目助理:谢佳妮 驻留艺术家:Karolina Halatek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展览开幕:2019年8月17日(周六)15:00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7日-2019年9月30日 地点: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1栋-210号 光揭示了可见的世界。作为一种材料,光穿梭于无和有之间,不占据任何一边,却又创造了最强大直接的氛围,以此快速影响并击中观众的感官系统。Karolina Halatek通过创造一种陌生的空间情境来激发观众的参与感,然而这种陌生感本质上更像是一种邀请,它将互动的决定权留给了观者。 “Halo”的中心环绕着人们想象中的超自然感,即清晰、无尽的光线和延伸的空间。作品标题映射着在太阳或月球周围发生的自然光学现象,该现象第一次被记载,是在637年的《钦书正史》(Chin Shu)的一节中,在关于“十晕”的记录中出现了26个太阳晕的技术术语。 如同面对一种诞生于新世纪的现代图腾,在展览中,观众可以进入整个空间最中心的天体部分,与整个作品融合成空间的核心,完成一场当代语境下的祭祀。
Karen展览海报 copy
karen工作圖1
karen工作图3 copy
karen工作圖5 copy
karen工作图4 copy
karolina展览海报 copy
karolina作品圖1 copy
karolina作品圖2 copy
karolina作品圖3 copy
07-26
2019

A4驻留 | 展览预告:内海昭子——光阴逐水流

A4
展开 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展览 光阴逐水流 艺术总监:孙莉 策展人:蔡丽媛 项目助理:周子涵 驻留艺术家:内海昭子 主办:麓湖·A4美术馆、黄金町社区共生艺术计划   预展开幕:2019年7月27日(周六)15:00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7日-2019年9月27日   地点: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成都是一个亲水的城市。这里的土地因水的沁润而变的柔软。麓湖,一个新新水城,在建设中已蔓延开来无限活力。都江堰,治理了一方水域的水利工程,在公元前开始就改变了河流流向,为当地防控了洪水的灾难,成都也逐渐成为一片丰沃饱满的土地。可以说,是历经2000年的水文化带来了如今的风调雨顺。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也总是选择依水而居,而人对水的基本需求似乎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水的无止息流动也似乎让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延续成为可能。现在,城市每时每刻都处在开发建设之中,随处可见的吊机、以及进进出出的施工人员,新的城市文化也应运而生。每一幢高楼背后都是人类深入地下的行为,当我们建立新的地表的同时,也是和古老的过去,甚至还不曾出现人类的时间相遇。
Making Current-poster
Scenery of time_
Exhibition 1
Exhibition 2
Exhibition 3
Exhibition 4
Exhibition 5
Exhibition 6
exhibition 7
07-05
2019

A4驻留 | 展览预告:折叠城市,另一种视角下的成都面貌

A4
展开 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展览 折叠城市 艺术总监:孙莉 策展人:蔡丽媛 驻留艺术家:谷口顕一郎、谷口彩子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开幕:2019年7月13日(周六)15:00 展览时间:2019年7月13日-2019年10月15日   地点:麓湖·A4美术馆二楼工作坊,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折叠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同样的,它们的地理形态也各不相同。从人类早期定居到居住条件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广泛展开的漫长过程中,城市的面貌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近年来,我们通过观察城市的航空照片而将艺术实践聚焦于各种地理构造当中,由地理概况所传达出的来自绿色空间和城市区域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略带温柔和仁慈的有机形状。不仅如此,正如航拍照片所显示的那样,流经城市的河流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地理反映了它们的历史,而多样的形式本身也持续地吸引着我们。这些特征只能从鸟瞰的全景照片中辨认出来,不太可能从内部洞悉如此大规模的能量是如何显现而出的。在工作中,我们试图回应这些反映城市景观的独特品质以及历史发展当中的地理与制图特征。 本次展览中,我们完成了三个基于成都航拍图片的雕塑作品,沿着自然与都市的界限进行描绘,并根据提取的形状创作出了平面图形。在那之后,我们附加了铰链并进行折叠,固定作品由此而成。 第一件作品是在我们驻留开始之前就完成的部分。从照片上看,成都的形状仿佛是平原中央的一个圆圈,它的手臂向外舒展,迎接来自东北与西南方向流淌的河流,这是一个纯粹从城市机体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驻留期间,通过城市漫步,亲身感受文化历史以及与当地人互动,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如同第一件作品,其他几件也以城市形状为主题,不同的是它们来自城市的实际感受。 我们相信,观众乐于看到局外人是如何看待这里,并如何进行抽象的表达。此外,一个不同以往的观察角度,也使得更多当地人分享他们的记忆,那些关于城市的,关于想象的未来,并引发一系列反思,那些他们在城市中所看到的部分。 除了这三件作品,我们还展示了一件基于麓湖的创作。追溯一部分已经存在的湖的形状,并展开制作。这只是一个开始,基于这个还在建设当中的水城,我们可能会以六个月为一个周期,观察它的变化。 最后,我们还想介绍另一个系列的工作。自2000年以来,我们围绕着称之为“凹”(Hecomi)的主题创作了三维的作品。这个项目专注于道路、地板、墙壁以及其他表面的裂缝和分裂。在这次驻留期间,我们收集制作了两个“凹”的素材,一个来自麓客岛,另一个来自都江堰,它们将以平面的形态进行展示。
Poster
Ken基于成都三维地图描绘“成都的形状”
Ayako在工作室
工作照-1
都江堰作品细节图
城市系列制作过程图
城市系列#3
Hecomi绘制过程图
都江堰Hecomi绘制图
04-20
2019

2019 ARIE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最终名单公布

A4
展开 经过项目组1个多月的紧张讨论与沟通,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将有24组艺术家、研究者参与到“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他们将在8个月的时间里分别通过成都、横滨、曼谷、巴黎以及瑞士的工作,深入社区与城市街道,与来自不同机构、地区与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当地居民展开交流与合作,带来极具在地性、鲜活性以及讨论性的创作现场,完成不一样的驻留体验。成都项目的艺术家还有机会获得额外预算,将作品永久放置于麓湖公共区域。 /最终名单如下/ (艺术家+所在地,排名不分先后 ) /成都/ 1.Akihito Okunaka(日本) 2.内海昭子Akiko Utsumi(日本 ) *支持机构:黄金町社区共生艺术计划 3.ADHD(韩国 ) 4.Elpida Hadzi- Vesileva(英国 ) 5.Heidundgriess (Alexandra Grieß /Jorel Heid)(德国 ) 6.Israel Hadany(以色列 ) 7.Jarek Lustych(波兰) 8.Kamila Szejnoch(波兰 ) 9.Karen Paulina Biswell(哥伦比亚/法国 ) *支持机构:法国文化中心、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10.Karolina Halatek(波兰 ) 11.Ken’ ichiro /Ayako Taniguchi(德国 ) 12.Krišs Salmanis(拉脱维亚 ) 13.Mikio Saito(日本 ) 14.吉野もも Momo Yoshino(日本) *支持机构:黄金町社区共生艺术计划 15.Pascal Brateau(德国 ) 16.Rudi Punzo(意大利) 17.Scott Townsend(美国) 18.麻生祥子Shoko Aso(日本) 19.Vladimir Abikh(俄罗斯) 20.人员待定 *支持机构: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曼谷/ 21.葛宇路(中国) *支持机构:TENTACLES /横滨/ 22.曹澍(中国 ) *支持机构:黄金町社区共生艺术计划 /巴黎/ 23.冯立 (中国 ) *支持机构: 法国文化中心、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及巴黎国际艺术城 /瑞士/ 24.人员待定 *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支持机构: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03-22
2019

2019 ARIE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入围名单(初选)公布

A4
展开 大家好!A4美术馆2019年 ARIE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截止至今年2月25号共收到来自58个国家与地区的353名申请人的资料,经过项目组的认真讨论与筛选,我们很高兴宣布以下30位申请人进入决选阶段。 之后,我们还将与合作机构讨论并确定最终驻留名单,选中的艺术家将于2019年4-12月分别入驻成都、曼谷、横滨的三个不同机构,进行在地交流、讨论与创作。   与此同时,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今年A4美术馆还将与法国文化中心、巴黎国际艺术城(CIA)合作专项交换驻留项目,互派一位艺术家开展成都与巴黎的创作工作。同时与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合作开展的“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也将支持一位艺术家的驻留创作。 入围名单如下: ( 艺术家+所在地,排名不分先后) 1、 曹澍 (中国) 2、 陈镪(中国) 3、 葛宇路(中国) 4、 卢杉(中国) 5、 童文敏 (中国) 6、 汪洋、漆贞贞(美国 ) 7、 王业丰 (美国 ) 8、 周褐褐 (中国) 9、 朱珮瑿 (中国香港) 10、 Akihito Okunaka(日本) 11、 Heidundgriess (Alexandra Grieß and Jorel Heid)(德国) 12、 Atefeh Khas(伊朗 ) 13、 Elpida Hadzi- Vesileva       (英国 ) 14、 Florencia Levy(阿根廷 ) 15、 Guda Koster and Frans van Tartwijk       (荷兰 ) 16、 Israel Hadany(以色列 ) 17、 Jarek Lustych(波兰 ) 18、 Kamila Szejnoch(波兰) 19、 Karolina Halatek(波兰) 20、 Ken’ichiro and Ayako Taniguchi(德国 ) 21、 Krišs Salmanis(拉脱维亚 ) 22、 Mikio Saito(日本 ) 23、 Pascal Brateau(德国) 24、 Rafael Fernandes de Carvalho(巴西 ) 25、 Rudi Punzo(意大利) 26、 Scott Townsend(美国) 27、 Sebastian Mahaluf(智利 ) 28、 麻生祥子Shoko Aso(日本) 29、 Shon Kim(美国 ) 30、 Vladimir Abikh(俄罗斯) 期待大家的持续支持与关注,我们将在3月底发布年度入选名单。
2019ARIE
03-03
2019

2019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申请通道已截止

A4
展开 经过4个月的项目发布,很高兴地通知大家,2019年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申请已顺利截止,我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艺术家、策展人、研究者的申请表与作品集,整体数据与资料正在紧张整理与统计中。根据项目的工作模式,我们将认真查看每一位申请者的资料,并在2019年3月中旬发布初选名单。之后美术馆将与合作机构组成终选评议小组共同决定2019年最终入选名单,名单将于2019年3月底发布,届时将通过邮件、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项目结果。与此同时,申请者资料还将进入A4美术馆艺术家数据库,以建立与各位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
ARIE-2019